刚解封就迎“大单”?这些套路外贸人不得不防!

文章来源:香港贸发网  发布时间:2023-02-13

疫情三年,各地管控严格,外贸订单逐渐减少,产业链大量转移,很多企业面临着订单荒的难题。全面放开以后,各企业纷纷出海抢单,想要夺回失去的三年!殊不知,骗子也在借此机会,利用外贸人急于成单的心理,刚解封就打着大单的旗号乘虚而入,花样百出的骗术让人防不胜防!



       新晋外贸人面对从天而降的大单,由于经验匮乏,无法理智判断,最终陷入骗子的圈套。就算是从业多年的老外贸人,在经历订单荒后,面对高回报的大单也很难不动心。


       外贸人想要避开这些骗局,除了要提高警惕外,还需要多了解骗局的种类和套路,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骗  局  种  类


        01“经典骗局


        多单同发骗局



       客户会要求付款方式一定要做D/P(付款交单)。最初的几单客户都会很守信用,单据到客户银行,对方就会及时赎单。几次顺利的交易,让客户成功获取外贸人的信任。接下来客户付款节奏会变得越来越慢,订单却越来越多。由于是老客户,且最初的几单交易非常顺利,外贸人并未重视,货柜依旧一个接一个地发出。先发出的货柜还没到港,新货柜就已发出,但订单货款却还未到账。


       突然,客户找理由控诉货物质量有问题,要求打折,否则拒签!


       一边是高昂滞港费的压力,另一边是仍在海上漂的货柜,重重压力之下,最后外贸人只能妥协,接受不合理的打折要求,损失了一大笔资金。


       应对策略:

       该骗局是老客户利用外贸人的善意,在掌握主动权后胁迫外贸人打折。所以,无论新老顾客都要签订严谨的外贸合同(汇款时间、发货规则细化等),并在发货时慎重审核。一旦对方汇款不及时,就要停止发货,以保障自身利益。


       双簧骗局



       一开始供应商和采购商会分别与外贸人联系,但通常都是没有深入沟通,仅仅提供了一些资料。过段时间后,采购商突然下单,表现出订单特别着急的假象,并且给予外贸人足够的利润空间。


       外贸人心想,刚放开不久,大家都在抓紧拓展业务,订单着急也是正常的,利润空间大,且自己正好有供应商的联系方式,这不了吗,是笔好买卖!于是外贸人与采购商、供应商谈成合作。


       临近交货期时,供应商以各种理由要求外贸人亲自带款去提货,并且要求支付更多的钱,以达到拖延时间并借机提价的目的。


       殊不知,供应商和采购商是一伙的,经过此套路他们至少可以骗到原货款的30%,甚至能达到50%。若外贸人中途想要退出,供需双方都会以违反合同为由向外贸人索赔。


       应对策略:

       外贸人面对这样巧合且利润较高的订单时,一定要谨慎!第一时间核实采购商的公司是否真实可靠(具体查询方法见下文验证客户联系方式栏)。若公司信息无误,可直接拨打该公司的电话核实采购人员身份。再以验收为由,提前去查看供应商的厂房,也可以通过工商局核实公司场地是否属实,以查证供应商的真实性。此外,在达成交易后,还需检查银行是否有他们打进来的款项。


       02“新型骗局


       信保骗局初级版



       一开始客户很好沟通,几乎什么都答应,唯独在谈到具体付款方式时,客户要求做 D/A(承兑交单)或O/A(货到付款)。当外贸人提出收汇方式风险太高时,客户表示理解,有这种疑虑情有可原,并建议去投一个出口信用保险


       于是外贸人投保完毕后,正常发货。但是客户失踪了!外贸人想到还有保险托底,倒也不至于完全绝望。


       可是,在向保险公司报损后,这一单却无法得到赔付!因为这位客户并不是通过出口信用保险调查而批复额度的那位,他只是假借了别家公司之名,伪造文件、签章及职员身份,骗取出口商允许赊账发货。


       应对策略:

       该骗局较为初级,只要不急于成单,耐心核实其身份是否属实,多聊关于货物方面专业性较强的话题,骗子就很容易露出马脚。


       信保骗局升级版



       该骗局与信保骗局初级版的区别是:由多人配合作案,采购人员话术更为专业,甚至能够提供相关证件(假冒)。情节如下:


       场景人物设定:英国公司A,法国公司B,中国供应商C,自称A公司的采购员X

       过程:

       第一步:采购员X会通过展会、网络等渠道找到中国供应商C,希望采购其产品。采购员X要求使用D/P (付款交单)或O/A(货到付款)等对买方有利的付款方式。这时,为了让中国供应商C减少担心和疑惑,采购员X会建议企业去投保出口信用保险


       第二步:有了保险公司做担保,中国供应商C与采购员X正式达成合作。


       第三步:采购员X会与中国供应商C沟通,要求将货物直接发给法国公司B。法国公司B的公司名称与英国公司A非常相似,有的甚至是英国公司A的全称+XX branch,就是为了混淆视听,让中国供应商C认为AB两家为关联企业。


       第四步:最终,中国供应商C与采购员X达成这样一笔贸易——合同签署双方C-A,从合同法律角度而言,此笔贸易的债务人为英国公司A。而物流方向,由中国供应商C直接将货物发送给法国公司B


       第五步:临近合同签订的付款日期时,中国供应商C联系采购员X催收货款,这时采购员X就会以各种理由推脱或直接消失。在发现受骗时,中国供应商C寻求保险索赔,但保险公司调查后反馈,英国公司A否认贸易事实,并告知其公司不存在该员工,即该笔贸易系虚假贸易,保险公司责任免除不予赔付,中国供应商C钱货两空!


       应对策略:

       外贸人要警惕那些说不放心就去投保的买家。魔鬼在细节,一定要核查他的邮箱是否为合同签订方的企业邮箱,他的收货地址是否为合同签订方的地址,以及合同内公司名称的真实性。还要注意那些在投保事宜操作完毕后,要求出口企业将货物发给另一家公司的客户。只要是有风险且不符合合同要求的,一律拒绝发货。


       检测费骗局



      该骗局的主要目的是骗检测费,金额不大,但受害者众多。


      骗子自称是一个马来西亚买家,表现出采购意向,先让外贸人提供报价单,指定某产品后表示要订一个货柜,并要求外贸人寄样品到指定的检测公司去做检测。


      部分外贸人急于成单,即使心中有疑问,也觉得1000-2000元的检测费不是什么大问题,于是付钱检测,之后买家消失,或推脱订货。检测公司则撇清自己,说这是卖家与买家的事,与他们不相干。


      应对策略:

      这类骗子的典型特征就是对产品并不挑剔,却坚持指定不知名的检测机构。遇到这种情况,外贸人可以搜一下买家的名字、检测机构的名字,看是否有不幸中招过的同行。此外,还可以跟买家约定,卖方可以出检测费,但检测费用需要在订货后从货款中扣除。


      跨境电商骗局


       一些境外公司打着无货源也能做跨境保底月销售额4的噱头,诱导国内一些仅听过跨境电商但毫无相关经验的新晋外贸人加入他们的平台,再按照设定好的套路迫使外贸人加大资金投入,最后封停账户,将资金尽数收入囊中。此骗局也被称作跨境电商杀猪盘过程如下:


       第一步:这些境外公司模仿正规、知名的跨境电商平台,建立起一个冒牌平台,其页面风格、布局与正规平台近乎一致,且名称与正规平台名称相近,或直接用正规平台名称后缀加“shop”的形式。对外就冒称是“xxx”(正规平台)的子公司,由于名称相近,很容易让外贸人放松警惕。


       第二步:为了迷惑外贸人,一开始外贸人开店是全免费的,出单速度也很快,回款也正常。


       第三步:随着外贸人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大,冒牌平台就会以各种理由压款。甚至开始以货不对板、未及时发货等借口威胁账号安全,并给外贸人的店铺大量引流,增加订单量。


       第四步:为了保证账号安全并能够顺利提现,外贸人只能继续投入资金,大量采购进而发货。虽然有回款,但也无法及时提现。由于雪球越滚越大,最终外贸人因为无法及时发货,账号被冻结,所有资金都无法取出。


       应对策略:

       特别是新晋外贸人,在选择平台方面一定要谨慎,面对名称与知名正规平台相近或宣称正规平台旗下子公司的情况时,可以先联系正规平台的客服,查询情况是否属实。还可以上网搜索该平台的相关讯息,查看是否有欺诈案例发生。



避  坑  指  南



      01 如何识别骗局?


      验证客户联系方式


      公司名称:若经查询后,发现公司确实存在,就以公司全称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看搜索到的资料与客户向你提供的资料是否相符。


      公司信息核实方法:

   

      对于不信任的客户,外贸人可以通过地图搜索对方提供的地址,通过街景图片、工作环境进行判断。

   

      如果对方给的是真实地址,可以进一步查询该公司成立时间、官网注册时间、注册资金等信息,避免对方利用空壳公司诈骗。国内公司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国外企业则在该企业注册地的证券交易所网站进行查询,输入公司英文全称或上市代码均可。

   

      通过工商局核实公司场地是否属实。

 

      要求对方提供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和国地税纳税证明。


      通过以上方法,以多重认证的方式核实对方公司信息,降低合作风险!


      备注


      在与公司保持联系时,要清楚了解公司名称、地址等信息,最好能通过书面形式记录,如电子邮件。一切黑白分明,以备后用。


      看客户询盘


      正常客户在询盘的时候,更注重产品规格、价格、样品以及合同细则等信息。若客户的询盘说了很多,但关乎产品的内容比较少,以一大堆客套话或者夸大其词的表述,例如:连样品订单都没下过,就说每月要下单几个货柜或几十个货柜,骗子的概率就很大!


      确认款项是否正常


      如果已经到了付款那一步,外贸人可以根据对方的付款信息,查明款项是否真的到账。若未到账,不要相信对方的任何说辞(例如银行问题导致到账推迟),坚决等到汇款到账再发货。


      02 签订严谨的外贸合同


      书面合同是发生贸易纠纷后判定过失方的最强证据。因此,为避免掉进外贸诈骗陷阱,买卖双方都必须签订详实严谨的合同,包括价格、品质、支付、规格、运输等执行办法的罗列,以及严格的仲裁条约。


      如果合同由客户拟定,外贸人就需要在签订前认真阅读利益相关条目,对于有疑惑和有顾虑的部分应当面指出,并共同商定可执行的办法。这样能够有效减少合同中恶意条款及欺诈性条款令公司遭受损失。



自  救  方  法



      当你发现自己深陷骗局之中,你应该这样做!

      

      及时止损,避免更多资金流失。

      

      第一时间报警!尽量回忆相关细节,将整个受骗过程讲述清楚,为警方提供线索。并将现有的聊天记录、 电邮记录、转账记录先提交警察,方便警察立案。

      

      收集并提交证据(聊天记录、 电邮记录、汇款信息、对方联系方式等),要求法院立案。对于诈骗事实成立的案件,法院会快速冻结对方整个账户,直到官司结束。

      

      木已成舟,要保持冷静,尽量和对方保持通信往来(稳住对方),为警方破案争取更多时间。


总    结


      外贸诈骗虽然可怕,但是并不是无法预防。多留一个心眼,认真挑选合作方、核实合作内容,将合作风控放在重要位置。相比起在受骗过程中与骗子斗智斗勇,合作前将诈骗风险降到最低才是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