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拓展有效投资空间 切实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社  发布时间:2023-12-19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时提出,“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一方面要积极拓展有效投资空间,另一方面要切实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政府投资在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同时,要进一步发挥好对民间投资和扩大有效需求的带动作用。


怎样理解“有效益的投资”


扩大内需是促进经济发展行之有效的重要战略,扩大投资则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综合室副主任杜月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只有合理扩大有效投资,才能推动资源不浪费、投资可持续。


“对企业而言,投资要有财务收益,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对政府而言,投资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基础设施特别是公共性较强的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报期可以长一些,但投资也要有财力支撑、有债务约束,要考虑投资对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效果。”杜月说。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长三角金融研究院院长张兴荣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效益的投资”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面临有效需求不足和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双重挑战,这就决定了不能采取“大水漫灌”式的投资,以防止催生资产泡沫和新的产能过剩。二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需要。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体可控,但一些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较重,盲目扩大投资、特别是无效益的投资,可能会给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定带来负面影响。三是增强商业和财政可持续性的要求。未来既要扩大新产业、新技术等经济效益显著的项目投资,也要扩大“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等具有较强社会效益的项目投资。这两类投资,前者需要考虑商业的可持续性,后者需要考虑财政的可持续性,以确保投资的有效性。


“‘有效益的投资’实际上就是有效投资,基本内涵就是有质量、有效率和有回报的投资。具体来讲是要实现资源和要素得到合理有效配置的高效投资;不断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的精准投资;能够推动实现供求体系动态平衡的协调投资;具有战略眼光和长远考虑的适度超前投资;既体现创新精神,又能减少犯错机率的审慎投资;能够合理控制债务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稳健投资。”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刘立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石颖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强调“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时,明确要求“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可重点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投资本身可以带来效益,同时通过投资产生带动、放大、辐射作用,扩大内需、提高就业、提振信心、带动发展。另一方面,消费和投资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以有潜能的消费牵引有效益的投资,以有效益的投资带动有潜能的消费,通过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共同发力,保证内需持续稳定增强,拉动经济增长。


扩大投资的切入点有哪些


杜月认为,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一方面要积极拓展有效投资空间。围绕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要求,加大对前沿技术、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领域的投入。要围绕有潜能的消费需求开展投资,如加强消费基础设施、物流设施以及新消费模式、新消费场景等领域的投资,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要切实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通过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精准支持等方式,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


“下一步扩大有效投资重点可以放在‘促升级’和‘补短板’上。锚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等领域,培育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产业新动力。在重点领域项目谋划上再发力,加快城市更新、民生保障等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积极储备更多有效益的项目,尽早转化为有效益的投资。”石颖说。


张兴荣认为,可重点围绕以下三大领域扩大投资。一是科技创新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例如,有利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核心技术,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等。二是基础设施,包括推动地下管廊、海绵城市等传统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建设;适度超前建设5G基站、特高压、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实验室、数据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专业基础设施等。三是绿色低碳,一方面是建设好“风、光、水、生、核、氢”等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另一方面是做好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


如何进一步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


“政府投资要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等领域,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带动更多资本投向重点领域,培育发展新动能。同时,政府投资要进一步发挥好对民间投资和扩大有效需求的带动作用。一方面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重大补短板项目、重大示范项目,放大政府投资的‘挤入效应’。另一方面通过增加政府投资扩大有效需求,带动生产、消费和就业,推动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杜月说。


张兴荣建议,可重点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拓宽社会资本投资空间,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提高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建设运营水平。二是开展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打通重点产业链发展的堵点,畅通产业循环,带动社会资本沿着重点产业链投资布局。三是建立健全政府投资、补贴与价格的协同机制,既有效防止使用者和政府负担过重,也使社会资本可以通过投资获得合理回报。


“为进一步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和放大效应,需要进一步加大规划工作力度,增加重大建设项目储备,支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建设规模的扩大,考虑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发国债等保障资金需求,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石颖说。


刘立峰建议,强化中央政府的支出责任,着力解决事权和支出责任下沉问题,将涉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投资责任更多上收中央和省级政府。扩大政府投资负面清单,明确政府投资的优先顺序,满足最紧迫的公共投资需求。收缩战线、有取有舍、有保有压,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尽早发挥效益。